那些关于在巴黎的记忆...
那些关于在巴黎的记忆...

法国巴黎卢浮宫的《蒙娜丽莎》
巴黎,总是带着一种矛盾的气质:既浪漫又现实,既古典又先锋。六月的巴黎尤其如此,阳光不急不缓,风也有着一种让人愿意慢下来的温度。
我在这里待了四天。时间不长,却也足够在街头停顿,给自己一些和城市独处的时刻。
那几天,我住得不远,从窗户望出去,能看到一排排深灰色的屋顶和锌皮烟囱。清晨醒来时,巴黎还没完全苏醒,街道是空的,只有偶尔一两声汽车驶过的回响。空气有点凉,但不冷。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候出门,走去塞纳河边,找一条安静的河岸坐一会儿,看清晨的光如何一点一点爬上对岸的桥。
卢浮宫我还是去了。不是为了完成任务,也没有特别期待某一幅画,只是想看看那座庞大的空间如何包裹住几百年的人类想象。馆内很安静,有游客在拍照,也有学生坐在地上画速写。我走得很慢,在某些雕像前站了很久——它们不大出名,却让人想停留。那种安静的注视,是我最喜欢的片刻。
圣心大教堂是我傍晚去的。风吹得很快,教堂外阶梯上坐满了人。有人弹吉他,有人什么都不做,只是看着远方。城市在脚下缓慢地铺展开来,天色一层一层变暗。那一刻我没有拍照,也没有讲话,就只是坐着,听风,听钟声,也听自己内心变得轻一些。
巴黎的魅力,不在于她给了你多少惊喜,而在于她不急着告诉你答案。你只要慢慢走,自然会在某个街角找到一个小广场,长椅上坐着晒太阳的老人和读书的学生;或是一家只有几个座位的咖啡馆,门口摆着两株长得歪斜的迷迭香——一切都不刻意,却足够真实。
离开巴黎的那天,我走了很多路。从拉丁区走到协和广场,又拐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。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走,也许只是想在离开前,再把这座城市的节奏记得更清楚一点。
四天不长,也不足以了解一座城市。
但如果城市有气息、有表情,那么我想我记住了巴黎。
那是一种被阳光照亮过的静默,留在风里,也留在我心里。
/
最后更新于